1、苹果酸作为食品添加剂,其质量指标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规定。
2、按日本食品添加剂标准,苹果酸应符合下列质量指标:含量≥99.0%(质量),溶状、水溶液澄清,熔点127~130℃,重金属≤0.002%(质量),氯化物≤0.0035%(质量),铁≤0.004%(质量),灼烧残留物≤o.05%(质量)。
3、安全性兔经口LDao5.09/kg,狗经口LD501.Og/kg,ADI不作规定,大鼠[1%(质量)水溶液]LD501.6~3.29/kg。苹果酸是苹果的一种成分,人每日由蔬菜、水果摄取的苹果酸为1.5~3.0g左右,从未发现不良反应,毒性极低。
1、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由各州负责,企业需定期接受检查,添加剂使用严格管控。消费者可通过举报和自我保护网站获取信息。欧盟统一的食品安全防范机制,如快速警报系统,加强了风险识别和应对。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调科学决策和透明度,联邦、州和地方三级监管,涵盖食品生产的全过程,违规者将面临严厉处罚。
2、《食品安全基本法》是韩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,统筹分散在各部门法中的食品安全政策,提高了政策的执行效率。该法明确了国民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利、义务和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相关责任,规定了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、调整等基本事项,保障国民的饮食健康安全。
3、在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,一个重要特征是执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。食品追溯制度是为了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而实施的对食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制度。监管机关如发现食品存在问题,可以通过电脑记录很快查到食品的来源。
1、文化差异的情况也存在。欧美国家不吃动物内脏特别是肝脏,所以他们瘦肉精标准就比中国要宽松很多。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,人种不同也有一定差异。比如对花生等过敏原产生反应的白种人就比较多,而黄种人特别是中国人对牛奶里乳糖过敏的就特别多,因此对过敏原的标注各国要求就不一致。
2、因为我国从检测技术到行业整理质量水平,如果按照国外同级别比较都是无法达标的,所以只能降低标准,这就是差距。比如雾霾的指标,帝都的300左右放到国外其实很高,只不过为了安抚民众罢了。
3、第一要素:生产时的劳动力。大家都知道欧美的生产基地多数都不在国内,他们的生产基地一般都是在国外劳动力价格相对低的地区,这样成本费用就会低很多,在本国卖食品的时候就有着天然的价格优势了,而中国是使用等价的劳动力,因此中国的食品价格相对来说高一点,第二要素:技术水平。
4、二是食品产业基础薄弱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多、小、散,1180万家持证企业中,绝大部分为10人以下小企业。诚信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,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。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仍有差距。一些标准缺失或滞后,检验方法不配套。四是监管能力与水平还难满足形势与现状的需求。
5、牲畜的饮食结构以更低级的作物和粮食加工副产品为主,饮食结构受经济水平影响,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穷,人口多,粮食产量人均少,有4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呢,谈何肉蛋奶。
6、一般来说,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,是一个国家、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。我国的这一比例为4-5:1,发达国家是2-3:1,我国台湾省也已达到3-4:1。这说明我国的食品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现有食品资源经过工业加工的比重低。